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深耕红土地教育,播种成长希望——智农学院与小学劳动教育共建实践纪实

为响应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玉林师范学院智慧农业学院(以下简称“智农学院”)立足“红土地”特色育人品牌建设,以&ldq…

为响应国家“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推动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玉林师范学院智慧农业学院(以下简称“智农学院”)立足“红土地”特色育人品牌建设,以“红土地劳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农业学科优势,联合玉东第四小学、玉州区万秀小学、玉州区旺瑶小学开展暑期“劳动教育共建”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农业知识科普、田间实践、趣味互动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在红土地上厚植劳动情怀,传承“不畏艰苦、扎根土地”的红土地精神,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接班人注入红色动能。

 

一、专业引领:让农业知识“活"起来

活动伊始,学院师生精心设计农业科普课程,以“一粒种子的奇妙旅程”为主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标本观察、互动问答等形式,带领孩子们探索农业科学的奥秘。团队成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种子萌发讲到现代农业科技,当看到智能温室、无人机播种等现代农业技术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

“老师,为什么我们吃的米饭会有不同的颜色?”“原来一颗小小的种子要经历这么多考验才能长成稻穗!”课堂上,孩子们的问题此起彼伏,求知的眼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种沉浸式的科普体验,不仅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农业的种子。

 

二、躬耕实践:让劳动教育“实”起来
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一场别开生面的“农耕体验课”正在火热进行。小学生们戴上草帽、拿起农具,在大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操作。“同学们注意,播种时要保持适当的株距。”烈日下,师生们汗流浃背却热情不减。通过亲身实践,抽象的农耕知识转化为具象的劳动体验,孩子们在汗水中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真谛。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升了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新形式:多元活动深化教育内涵

活动精心设计了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包括劳动模范事迹分享、家务劳动经验交流等。通过讲述袁隆平等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活动结束后,许多学生主动制定了参与家庭劳动的计划,展现出劳动教育的内化效果。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形式,使劳动精神的培育更加自然、深入。

此次劳动教育共建活动是智农学院深化校地合作的一次成功实践。未来,智农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拓展“劳动+科技”“劳动+美育”等创新形式,打造更多特色劳动教育项目。同时,将建立长效机制,定期开展“农耕体验日”“农业科技开放日”等活动,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者:陆明娴,郑薇薇

来源:玉林师范学院智慧农业学院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6158-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