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7月21日至8月15日,由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6名公费农科生组成的“青衿牧志,四邑深耕”实践服务团,以顶岗实习为契机,奔赴滨州沾化、德州夏津、烟台海阳、淄博高青等地,聚焦黄河流域智慧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用26天完成了一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青春答卷。
政策研学:带着专业清单“问政”,把政策吃透到“毛细血管”
“咱们县的智慧畜牧补贴对中小养殖场覆盖多少?智能环控设备补贴分猪、牛、羊吗?”7月21日,一抵达服务地,动科D2201班唐艺就带着提前准备的《政策调研清单》,与海阳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管理科科员荣方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这份包含18个专业问题的清单,是团队结合《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政策精心整理的。通过访谈,团队成员清晰掌握了各地畜牧产业规划、政策落实瓶颈与转型难点,为后续分析政策效能与提出优化建议打下了坚实基础。
深入农户:踩着泥点“问需”,把养殖户的难题记在“心窝里”
7月30日,团队成员走出办公室,深入养殖一线,先后走访多家畜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散养农户。在畜牧技术科科长王坤等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动科D2201班褚宏扬走访了春庆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她详细记录养殖户反映的饲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大等问题,把问题整理进《养殖户需求台账》,现场协助养殖户分析痛点问题、整理申报材料,并依托王科长的及时沟通渠道,将相关情况和初步建议第一时间反馈至夏津市农业农村局。局方工作人员对实践团队精准捕捉问题、高效务实反馈给予高度赞扬。
躬身实践:汗透衣衫 “实操”,让专业知识在泥土里 “扎根结果”
8月10日,团队分批进驻养殖场,开展为期五天的“沉浸式”劳动实践。在奶牛场,动科D2201班李翠玲凌晨四点就起床协助挤奶工作,认真记录每头牛的产奶数据,并主动向师傅请教常见乳房炎防治措施;在闷热难耐的鸡舍中,动科D2201班杨森连续三天跟随技术员学习雏鸡分群与免疫接种,汗水浸透衣衫仍坚守岗位。尽管环境艰苦,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他们的专业态度和吃苦精神获得养殖场员工的一致赞扬:“这些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是实实在在来学本领、干事情的!”
青春答卷:带着泥土芬芳返程,把初心种在黄河流域沃土
8月15日,团队在云端召开总结会,分享实践收获。动科D2201班张浩然表示,此次实践打破了她对智慧畜牧的片面认知,认识到“技术服务闭环”才是落地关键,未来将在学好养殖技术基础上,补充设备运维知识,努力成为能为养殖户解难题、保长效的复合型农科人才。动科D2201班李东岳谈到,作为公费农科生,我们始终以国家农业战略需求为坐标锚定成长轨迹,将实验室、田间地头作为锤炼真本领的战场,努力掌握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沿科技与实用技能。
6名年轻人用脚步丈量产业,用专业回应一线,更用实干证明:学农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爱农不是“口号”,而是“把根扎进泥土里”的坚守。未来,团队将带着这份“地气”与“底气”,继续深耕畜牧产业主战场,以智慧为犁、初心为种,助力黄河流域智慧畜牧升级和乡村振兴,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青春动能。(青岛农大动科学院“青衿牧志,四邑深耕”实践服务团,作者:李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