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资环学院赴河南省陈固村实践团”走进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固乡,开展以《“金银”为媒,青创兴乡》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围绕当地金银花特色产业,通过田野调查、主体访谈等方式,为这一“中国道地金银花之乡”的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图1:实践团合影)
深耕田间地头 解析金银花产业根基
作为全国知名的金银花主产区,陈固乡金银花年产量超万吨,占全国产量的15%,已然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和农民增收的“金钥匙”。实践团深入陈固村及周边地块,走访大、中、小规模种植户,细致记录种植成本、技术应用、合作社分红等关键数据。
“今年收成受高温影响,花提前开了,价格也上不去,一斤才6块多。”一位农户向队员们倾诉的困扰,道出了当地种植户的普遍担忧。团队调研发现,当地金银花种植正从分散模式向“公司+合作社+农户”的集中化经营转型,全乡19家合作社组成的联合社已覆盖300余户农户,形成“种植—初加工—销售”的初步产业链,产品远销至一林药业、华润三九等知名企业。
(图2:与基地负责人交流实拍图)
在与基地负责人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地正发力深加工突破:与政府平台公司合作开发金银花饮料、漱口水等产品,同时着力打造“封秋”区域公共品牌,力求破解“产量高但附加值低”的产业难题。
(图3:当地农民采摘金银花实拍图)
多维调研把脉 聚焦产业升级堵点
实践团的调研不仅覆盖种植端,更延伸至产业链各环节。在初加工企业,队员们全程跟踪“采摘—收购—烘干”流程,记录设备产能与能耗数据;在农资店,他们了解到5至9月是除草、菌肥等物资需求旺季,农户虽对病虫害防治技术较为熟悉,但精准施肥环节仍有提升空间。
乡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依托“道地金银花之乡”的地质优势,当地近年通过组织采摘帮扶、提供烘干场地、引进深加工企业等举措助力产业发展。此前曾对贫困户实施每亩1500元的种植补贴,目前仍为合作社提供电费优惠、为农户提供最高5万元免息贷款等支持。
不过调研也揭示,产业仍面临深加工率不足20%、品牌保护力度弱、标准化种植待提升等瓶颈。“咱们的金银花质量好,可市场上仿冒品多,价格始终上不去。”一位合作社负责人的话,道出了品牌建设的迫切性。
(图4:当地金银花实拍图)
青春智慧赋能 书写乡村振兴答卷
“这次实践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刻意义。”团队负责人表示,实践团将基于调研数据,梳理形成涵盖产业链升级、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报告,提交当地政府参考。
此次实践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子响应“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生动实践,也为陈固乡金银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青年视角,彰显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河南省陈固村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