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青春解码乡土振兴。

2025年7月,酷暑难当,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求知的热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田野青春,乡村新颜”乡村建设观察团背起行囊,深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

2025年7月,酷暑难当,却挡不住青春的脚步与求知的热情。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田野青春,乡村新颜”乡村建设观察团背起行囊,深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钱家社区河庄村。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场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思政课——师生们用双脚丈量乡村的温度,用双手触摸发展的脉搏,深刻感悟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师生和果农合影(郭博媛摄)

泥土作课本:发展在眼前,担当在肩头

钱家社区河庄村,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成了观察团体悟“大国三农”最鲜活的课堂。乡村振兴不再是文件里的蓝图,而是可见可感的现实变迁和正在探索的生动实践。

在河庄村的田间地头,“田野青春,乡村新颜”乡村建设观察团找到了观察中国乡村变革的窗口。他们不再是单纯的服务者或记录者,而是真正走进了这幅画卷的核心:参与水蜜桃采摘时的汗水,是他们感受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标尺;在果园里架起直播设备吆喝时——短短数小时内,直播间便吸引了21621人次观看,成功销售农产品527件,成交总额达到116614元,并且新增粉丝3216人——网络信号连接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他们亲身验证的城乡融合新通道。每一捧泥土,都是一页写满故事的乡村现实。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直播带货现场(郭博媛摄)

 

image.png

 

 图为直播后台数据(张上截)

同学们在江宁区“乡村振兴新农人”、秦淮区人大代表王金美扎根的金美农场找到了答案的线索。聆听王金美讲述从传统农耕到特色农庄的转型,看着她精心打造的农业品牌,触摸着那些带动乡邻增收的加工产品,同学们理解了王金美口中“坚持创新、扎根乡土”这句话的分量——那是在有限条件下如何突破困局的智慧,是身体力行让愿景变成现实的韧劲。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拜访“三八红旗手”王金美(郭博媛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聆听王金美乡村振兴经验分享(张上摄)

田间地头是解决困难的答案。“新桃源”农场负责人张国庆的愁容点出了产业升级之艰:水蜜桃损耗过高、农民对高新技术望而却步、好的产品缺乏响亮的品牌和顺畅的销售渠道。这些问题深深触动着观察团成员。在志愿者高倩向果农展示新型生物保鲜纸样品并解释其安全性时,在魏依然、郭博媛同学结合数据和审美分析品牌建设时,在智能交通专业学子为优化供应链冥思苦想时,青年人的知识与活力,正化作破解难题的“钥匙”。当他们在农庄技术员指导下调试喷灌系统,用智慧化手段呵护着水蜜桃生长,他们真正理解了科技之于农业的根本意义。

 

image.png

 

图为实践成员向农户请教采摘技巧(张上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成员得到农户称赞开心笑容(郭博媛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农户共同劳作(张上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调试喷灌设备(张上摄)

当“田野青春,乡村新颜”乡村建设观察团的同学们和江宁区湖熟街道君子残疾人之家的成员一同分享鲜桃的清甜,为溧水区状元坊小学的孩子们讲解金陵折扇上笔锋的流转,当校地共建的牌匾挂在“新桃源”农场标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的瞬间,一种超越单一活动的立体“赋能乡村”图景已然铺开。它传递着科技助农的温度、文化传承的力量、扶弱济困的善意与青年创新的锐气。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向残疾人之间捐赠水蜜桃(君子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摄)  

 

image.png

 

图为君子残疾人之家向团队负责人颁布荣誉证书(郭博媛摄)

 

image.png

 

图为智能交通学院分团委书记发言(张上摄)

 

image.png

 

  图为校地共建仪式合影(郭博媛摄)

脚步不停息:乡村作答卷,青春写未来

为期十天的实践行将结束,观察团师生再次驻足河庄的土地。“田野青春,乡村新颜”乡村建设观察团指导老师刘平与同学们一起回望这段历程。他说:“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广袤田野成为研读国情社情的大教材。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坚韧、实践中的思索、碰触到的难题,都在无声启迪我们:乡村振兴不是口号,是一代人接力的长征。新时代青年该如何用所学所长融入其中,在脚下的土地上书写担当。”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果农共同分拣(张上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快递员共同打包快递(郭博媛摄)

归程中,车厢里讨论依旧热烈。水蜜桃保鲜技术方案如何能普惠更多农户?如何让直播带货的引擎持续转动并赋能更多农产品?“桃域焕新”项目的更多可能性……思考与热情,正从实践深处喷薄而出。大家渴望将河庄的见闻与思考化作自觉守护乡土、助力振兴的动力。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上货(郭博媛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摘掉桃纸(高倩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田间搬运(郭博媛摄)

 

image.png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农户共同采摘(郭博媛摄)

乡土是根,青春是翼。当青年学子深潜乡野,在泥泞小路与现代农业园区间穿行,聆听老农的故事与新农人的愿景,体认乡村振兴的挑战与未来的可能,思政教育便不再是书本的教条,而成为生长于心田、化入行动的信念力量。这趟青春的行旅,丈量的是乡土中国的辽阔与深邃,寻找的正是振兴路上,属于新一代的答案。

图/文 智能交通学院 张上 郭博媛

审核 智能交通学院 高倩 魏依然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394-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